
重庆渝北:构建软信产业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
在长安软件的研发中心,工程师李辉正与来自北斗智联软件、中科创达的伙伴们,共同调试一款全新的智能座舱系统。这个由长安软件牵头的协同项目,吸引了上下游20余家企业参与,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产业创新圈。“过去找专业人才难,现在园区里就能找到顶尖伙伴,合作效率高多了。”AI算法专家任伟感慨道。
这是重庆市渝北区这座西部汽车制造重镇向“数字新城”跃升的缩影。作为西南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基地,重庆每下线3台汽车就有一台“渝北造”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浪潮下,当地将构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全周期培养体系作为破局关键,驱动产业跑出“加速度”:2025年一季度,渝北区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.4%,新增从业人员1700余人,总量突破6.1万人。
重庆正加速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。产业向智能化、网联化深度转型进程中,当地面临关键人才结构性短缺的挑战:传统汽车产业人才储备难以支撑产业向智能化、网联化深度转型,亟需大力引进和培养精通软件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车联网等信息服务业的高端人才,以及横跨汽车工程、电子电气、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。
作为重庆汽车制造业核心区,渝北区软信产业服务业同样面临人才瓶颈:本地顶尖高校资源有限、龙头企业数量不足、高端人才难聚难留,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。
“我们变‘撒胡椒面’为精准滴灌,围绕引、育、留、用四方面发力,让人才引得进、留得住、用得好,打造软信产业人才聚集区。”渝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重庆市渝北区一方面出台《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,对符合条件的软信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,释放强烈引才信号;另一方面聚焦汽车软件、人工智能等主攻方向,聘请“渝北引才大使”,以“人引人”方式链接全球顶尖人才和团队。
为推动企业、政策、人才精准对接,渝北区推出“政策找人”智能服务,依托“渝快办”“渝快政”平台的多跨协同机制,2024年新引进中高端软信人才1793人。渝北区一家软件企业负责人回忆:“我们营收刚达到升规标准,系统就自动触发任务,服务专员马上带着政策包上门对接,省心!”
与此同时,渝北区依托软件超级人才工厂,联动重庆工职院与菲利信、长安安驿等企业定制培养紧缺工种,并通过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出“技能提升特训营”,开设人工智能训练师、大数据分析师等前沿课程。“来这里参加培训政府有补贴,又能学到最实用的技术,对职业发展帮助很大。”现已入职景烁数据科技公司的2024年高校毕业生刘敏说。
校企协同、订单培养、技能提升“三管齐下”,软信人才引擎正强力驱动渝北产业升级:“北斗+技术”赋能智慧农田,元宇宙应用重塑文旅消费,鸿蒙生态构建智慧城市底座……如今,渝北区每年培养软信人才超万人,近3万创新创业人才在此扎根,为产业升级注入“智力活水”。
据渝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到2025年底,全区软信产业企业将突破5200家,软信产业人才将达6.6万人,高素质软件应用人才规模达1.2万人,为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核心智力支撑。
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伍鲲鹏)